污水處理沉淀池運行中也可能出現異常,那么主要有哪些問題會發生呢?現在和污水處理設備小編一起詳細介紹:
(1)出水出現少量污泥絮凝物上浮
水負荷在短時間內較大,從而縮短了絮凝時間。可改為小泵或低液位運行。還可降低沉淀區泥位,增加排泥量,增加罐體有效容積和深度,減少短流現象。
(2)出水槽長出大量藻類,導致出水不均
因為出水口有少量污泥附著在出水堰上,在長期陽光的作用下,會生長出綠藻類植物,可以定期清理。為了增加沉淀區的污泥排放量,還可以將池子蓋上,減少陽光直射,防止藻類生長。
(3)污泥漂浮在沉淀區
污泥滯留時間長,有機物腐敗,底泥厭氧反硝化,必須增加污泥排放量,以減少污泥和污水的滯留時間,減少生化系統的硝化程度可以增加沉淀池中的溶解氧。可在池底采樣污泥濃度,確定排泥量;另外,要控制聚鋁和聚丙烯酰胺陰離子的投加量,短時間加入聚鋁會降低出水的濁度,但也會增加污泥的產生量。過量的化學藥品會破壞沉淀污泥的污泥質量,仍會造成污泥上浮,不利于污泥濃縮和污泥排放。過量的聚丙烯酰胺也會導致出水COD的增加。
高效沉淀池運行的關鍵是控制化學品的投加量和排泥量。要通過配置合適的藥劑濃度和調節加藥泵的適當流量來控制準確的加藥量,首先必須保證所有溶解設備和加藥設備的正常運行。在保證一定的回流污泥濃度的條件下,適當的排泥和回流污泥可以減少化學藥劑的用量,在節能降耗的同時也可以保證出水水質。
(1)傾斜板上的SS積累和藻類生長。運行過程中,斜板上會出現懸浮物堆積和藻類生長,需要定期清洗。一些項目在高效沉淀池上設置了遮陽板,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藻類問題。另外,斜板材料可以考慮新材料,減少吸附和堆積;
(2)需要高操作控制。高效沉淀池對懸浮污泥層的控制和污泥的回流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事實上,目前國內的經營管理水平還比較低。面對污水廠產量波動、污泥性能下降等不穩定因素,處理工藝的應用對污水廠生產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